党建赋能“强国行”实践 赋能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9-29浏览次数:40

自市教育两委下发《关于开展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的通知》以来,学校党委严格对标“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四大主要任务,构建校院协同、多领域发力工作格局,全校12个校级以上专项行动团队立足纺织、电信、生物医学等学科特色,创新工作模式、整合服务资源,推动专项行动从“落地生根”迈向“开花结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



党建联建:织密协同网络,凝聚发展合力

各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打破组织壁垒,与政府、企业等搭建“党建共同体”,形成“组织互联、资源互通、经验互鉴、发展互促”的工作样态。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纺织工程系党支部牵头走访2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第五党支部等签订联建协议,开展专题党课10场、覆盖300余人次;法学院私法教研室党支部把“支部建在连上”的传统优势延伸到“支部建在链上”,与检察、审判、律所等10余家单位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串联起校地司法资源互通共享的合作联动链;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系党支部与东纶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东华大学非织校友会等建立“校企党建共同体”,推动党建资源共享。



教育服务:延伸育人课堂,构建服务体系

聚焦教育强国和教育强市建设,各党支部发挥教书育人、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经验和资源优势,将“教育服务”从校园延伸至社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动画系党支部构建“动画+思政”课程包,开发《中国精神》动画系列微课,其中将天津杨柳青年画技艺转化为动画教学案例,走进中小学,建立“动画思政工作坊”;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党支部助力天津文旅融合发展,形成《以演出星火,耀文旅新篇——天津市艺旅融合发展建议》高质量调研报告,获12家单位采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党支部深耕“科教资源下沉,服务地方师生”理念,科研骨干党员牵头面向北师大天津附中学子举办科普讲座,开放学院特色实验室参观体验,有效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数学科学学院概率教师党支部与西青区2所中小学签订“课后服务实践共同体”协议,打造“一年级一策”“一类学生一策”服务模式,制作趣味数学课件,助力“双减”。



科技赋能:攻坚关键技术,推动成果转化

各党支部发挥自身科技优势,强化有组织科研,积极推进校地融合发展,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经济效益”。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科党支部通过引企驻校、引校进企等方式,与先进半导体企业共建共享专业实验室,打造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联合多方力量共同建设先进半导体产业研究院,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构建“从基础材料到智能集成”的全链条技术生态,一年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金额达200万元;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党支部与天津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申报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共同承担天津市专项项目,2024年共同斩获天津市科学进步一等奖,依托3个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和工作站,培养4名工程硕士,其中3人直接入职企业研发核心岗,实现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双丰收。



实践育人:扎根基层一线,厚植家国情怀

各党支部突出所在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围绕天津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实践活动,持续完善校内外一体化实践育人机制。生命科学学院智能医学工程系党支部与北辰医院等6家单位联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累计培训学生700余人;艺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党支部以“文化传承”为主线,开展《从“汉服”中发现华夏文化之美》读书会、“龙的传人”主题采风等活动,以“思政引领”为核心,在《丝路千年》为主题的毕业设计作品与展演中融入家国情怀,实现价值塑造与专业能力提升的同频共振;机械工程学院工设系党支部为天津市教委提供“天津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十五五’规划”“天津市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十五五’规划”2项咨政报告,为地方教育科技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一年耕耘结硕果,接续奋斗启新程。学校党委将持续对标市教育两委专项行动要求,强化组织领导与保障,推动各党支部再出硬招、再结硕果,着力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以党建引领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协同,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更多天工智慧。

(审稿:党委组织部 芦晓东 编辑:党委宣传部 柳婷)

图片来源:各相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