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地、播种……连日来,津城多所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中加强劳动精神培育,用劳动点亮学子们的成长底色。
4月30日,天津工业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农场里一片繁忙,该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师生们卷起裤脚,在该学院“责任田”中用力挥动锄头等工具翻地、起垄;一旁,化学生物学专业的师生们则在其学院的试验田里,按照辅导员袁泉的示范进行开沟,之后小心地把花生种子播撒在沟中,并覆土、压实、浇水。“以前只是从书本上了解种植的过程,这次通过切身参与,不但掌握了一项实用的劳动技能、明白了劳动的不易,更在播种的过程中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参与活动的同学们纷纷表示。“我校近年来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开辟出各类劳动苗圃和农场,通过着力打造‘学科教育+劳动教育+校园文明建设’的新模式,让大学生们在泥土和汗水中培养劳动精神。”该校相关负责人说。
运苗分苗、铲土挖坑、栽种浇水、培土压实……天津师范大学目前正在全校开展“‘育’见劳动之美 共绘文明校园——2025年春季劳动周实践活动”,其中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种植活动,同学们通过“承包”花池、动手劳动种植及后期养护,身体力行美化校园环境,并在劳动实践中增强了劳动技能水平、青年社会责任感和互助意识。“我们还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劳动教育特色微课程,以图书馆、食堂、校医院、绿化责任区为‘课堂’,开展各种劳动教育实践,以‘劳动+’的形式全面提升劳动教育水平,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师大党委学生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天津农学院援疆支教团近日在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第四小学的劳动实践田中,开展了“思源奋进 躬勤耕稼”主题劳动教育实践课,创新构建“育苗实践+田间劳动+班级盆栽”三位一体的耕读教育体系,为当地学子打造沉浸式劳动教育新场景。在劳动实践田里,支教团成员带领小学生跟着支教团带队教师高国丽的现场演示,分组进行黄瓜育苗,为小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劳动思政课”。“我们正持续创新‘田间课堂’形式,以劳树德、以践促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领悟劳动价值。”支教团领队李杰说。
连日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天津美术学院、天津仁爱学院等通过开展便民志愿服务、劳动教育课、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园艺劳动、劳模进校园宣讲、劳动教育工坊现场体验和展示、师生为南水北调工程劳动者绘制肖像等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学生心中。(记者姜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