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9日,由我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刘皓教授领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项目组向冬奥会运动员捐赠可穿戴自加热用品,开展了针对冬奥会运动员训练的科技支持活动。
自1月起,全国范围内开启降温模式,部分地区出现了寒潮蓝色预警。1月3日,项目组接到消息,由于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北京冬奥会举办地——张家口崇礼地区气温降至零下35℃。崇礼区太子城作为冬奥会运动员训练的重要场地,温度低至零下40℃,许多坚持训练的运动员的脸、手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冻伤,情况紧急,急需支援。作为“科技冬奥”项目组的科研人员,刘皓教授立刻组织项目组进行调研攻关,利用项目组技术优势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冬奥会运动员快速生产出自加热手套167副。为了尽快将手套送到运动员手中,1月9日,刘皓教授亲自带领项目组,不顾疫情危险和严寒侵袭,自驾车近400公里,顺利将手套送到冬奥会工作人员的手中。同时,为了进一步为冬奥运动员训练提供支持,项目组还加工了自加热头罩450套,将陆续送到运动员手中,让在严寒中的运动员们感受到来自天津工业大学的温暖。
据悉,我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刘皓教授于2019年承担“科技冬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冬季运动与训练比赛用高性能服装关键技术研发项目中担任冬季耐低温保障服装关键技术的主要研发工作。自项目立项以来,我校发挥“双一流”学科的优势,组织相关人员协同攻关,克服疫情等不利影响,从材料到工艺,力求制造出性能好、安全系数高、体感舒适的穿戴式自加热类高端体育用品。目前,项目组已经在基于柔性碳纸的加热织物、基于导电纱线的刺绣加热织物和基于镀银纱线的一体成型加热服装等技术实现突破,使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产品。本次“暖心冬奥,指间传情”活动,借助自加热手套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技产品,为冬奥会运动员带去温暖和支持,体现了我校作为“双一流”高校的社会责任和担当。通过助力科技冬奥,为我国运动员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为国争光作出新一代纺织人的贡献。(审稿: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雍 编辑:宣传部 李焕峰)
图片来源: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