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0日上午,法学院刑事法研究中心“实质预备犯的正当性及其界限”学术讲座在学院304会议室举办,讲座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线上通过腾讯会议在网络上直播。本次讲座由学院新引进青年教师童策博士主讲,由童策“一对一”结对导师,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梅教授主持,刑事法研究中心的部分师生参加了该讲座。
刘晓梅教授首先介绍了童策博士的学习经历,并对童策博士的讲座内容进行了引导性介绍。
童策博士从《刑法修正案(九)》增设实质预备犯的现象和我国《刑法》第22条规定的预备犯出发,介绍了研究实质预备犯正当性这一选题的原因。接下来,童策博士从三个方面来论证实质预备犯的正当性及其界限。其一,从形式预备犯普遍刑事处罚的困境来阐述现行刑事规制存在的问题;其二,从实质预备犯的社会危害性来阐述实质预备犯的目的正当性;其三,从比例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等对实质预备犯的限制来阐述实质预备犯的手段正当性。
在讲座结束后,童策博士还回答了部分师生关于实质预备犯的相关问题、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将部分预备行为认定为未遂犯是否会与实质预备犯未遂的认定相冲突等问题。
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生力军,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法学院历来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积极落实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关于青年教师导师制的规定,扎实推进结对培养、组织培养、制度培养三项机制建设,切实强化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学院后续将通过继续举办一系列中青年教师的讲座、研讨会等方式营造更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学习氛围,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审稿:法学院 王国武 编辑:宣传部 李焕峰)
图片来源: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