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2日下午,我校“教育思想大讨论”系列报告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报告会在第二公共教学楼A121沉浸式教室举行。我校邀请上海大学《大国方略》课程负责人顾晓英教授担任主讲。副校长赵宏出席,校教学督导专家组、各教学单位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课题负责人(主要成员)及近期申报建设相关课程教师共170余人参加。
图片来源:教务处
在两个半小时的报告会中,顾晓英教授详细介绍了上海大学“大国方略”系列课程的建设历程、内容结构、团队建设以及“项链模式”教学法的先进经验;阐释了课程思政的内涵、理念、框架和基本原则;解读了“课程思政”“思政课程”“思政课”三者的联系与区别;指出“课程思政”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在国家发展和个人前途的交汇点上思考人生”;强调专业课教师要增强思政意识,准确把握不同性质的课程特点,在知识传授中注重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注重知识含量。
报告会开始之前教师们应用了超星学习通进行了现场签到,并充分了解了我校网络教学平台及移动端超星学习通最新的“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APP简单易用的多个功能可解决传统课堂不方便解决的诸多问题,引起了教师们的兴趣,相应的培训活动将由教务处联合各学院陆续展开。本次报告加深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推进我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改革,促进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工作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我校高度重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实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计划,努力构建以思想政治必修课为核,思想政治选修课、综合素养课、各类专业课为环的“一核三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截至目前,学校设立校级“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项项目两批共58项;设立“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建设项目43项,其中10门课程被天津市教委批准立项,成为市级“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建设项目。
我校已将报告的内容全部制作成在线课程,我校教师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习通app”和(http://tjpu.fanya.chaoxing.com)随时随地学习。
顾晓英教授,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研究员,法学博士,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顾晓英工作室”主持人。率先启用思政课“项链模式”,联袂策划运行“大国方略”系列课程。领衔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创新中国”,领衔上海市精品课程1门。著有《一身一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体性研究》,主编大国方略课程直击、创新中国课程直击、经国济民课程直击、人工智能课程直击等书。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宝钢优秀教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优秀思政工作者、上海市最美思政课教师等荣誉和称号。2017年获上海大学校长奖。2018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审稿:教务处 王熙 编辑:宣传部 石晓霞)